善于标新领异,是一个学者难能可贵的品格。国学大师王国维说过:古来新学问起,大多由于新发现。这种新发现是建立在尊重历史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的。在此基础上的标新领异,往往会成为学术上的里程碑。但,是真佛只拉家常,出家人不打诳语,所谓新发现,决不是信口雌黄,不是歪理邪说,也不是故作惊人、乖张之悖论哗众取宠,更不是一厢情愿强作解人。
细读《中国文物报》第751、752期关于《百年敦煌》的讨论,有些话恰如骨梗在喉,不吐不快。
其一,《百年敦煌》把道士王圆?吹捧成“敦煌学的功臣,开创人”,虽则胡说八道,但却源由所本。远的不说,当年“四人帮”曾把一个比王道士还无知的小学生,吹成过“反潮流的斗士”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,不过“项庄舞剑,意在沛公。”亦如当年“林副统帅”称:发现天才的人也是天才。如此而已。
其二,《百年敦煌》认为把斯坦因、伯希和之流称为“强盗、骗子”,是一种轻率地偏见。这也不奇怪,“横看成岭侧成峰”看问题的角度不同,结论自然不同。屁股既然坐在强盗、骗子一边,言之成理的就是斯、伯氏掠走文物是公平交易、互惠互利,童叟无欺;中国文物保存在英大不列颠、法兰西、美利坚的博物馆里,才是适得其所;幸亏洗劫文物,才有了敦煌学研究的发端……要不怎么就有洋奴一族呢?
其三,至于《百年敦煌》要给王道士记功,修纪念馆的动议,余以为未尝不可,西湖边上不就有无辜白铁铸就的奸佞秦桧吗?不妨在敦煌塑个王圆?,让后人明察这个出卖民族、出卖祖国的猥琐道徒。再至于经费嘛,可用《百年敦煌》获“五个一精品工程”的奖金。不知作者可否肯于割爱。
退一步说,《百年敦煌》作为一家之言,亦可立此存照。只是,倘或此悖论成立,杀人歹徒可评为计生模范,强奸犯可视为最懂裸体美的艺术家,汪精卫、周作人者流功不可没在于促进了“日中亲善”,八国联军当年如“长住沙家浜”就好了,说不准眼下我们就成发达社会了……至于民族尊严、国家主权,“国事管它娘的”!
如是,我们不禁要问:公理安在!